在淡水資源日益緊缺的今天,海水淡化技術成為緩解全球水危機的關鍵手段,而海水淡化膜則是這一技術的核心。能在保留海水鹽分的同時,讓水分子順利通過,最終產出可飲用的淡水。那么,這層看似薄薄的膜,究竟是依靠什么原理實現海水淡化的呢?
一、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海水淡化膜技術是反滲透膜技術,其核心原理基于 “半透性” 和 “壓力驅動”。反滲透膜是一種具有特殊選擇性的高分子薄膜,膜上布滿了肉眼無法看見的微小孔徑,這些孔徑的尺寸僅允許水分子通過,而對海水中的鈉離子、氯離子、鎂離子等鹽類離子以及大分子雜質具有極強的截留作用。
二、在自然狀態下,水分子會從低濃度溶液(如淡水)向高濃度溶液(如海水)擴散,這一過程被稱為滲透。而反滲透則是通過外界壓力,迫使水分子逆向流動 —— 在高于海水滲透壓的壓力作用下,海水中的水分子被 “壓” 過反滲透膜,進入膜的另一側,形成淡水;而鹽離子和雜質因無法穿過膜的孔徑,被截留在原海水一側,隨著濃鹽水排出系統。這一過程就像給海水施加一個 “推力”,打破了自然滲透的平衡,讓水分子 “逆勢” 突圍,從而實現鹽與水的分離。
三、其他應用的膜包括超濾膜、納濾膜等,核心為選擇性透過。超濾膜孔徑較大,用于去除海水中的懸浮物、膠體、微生物等大分子雜質,為反滲透膜提供保護,分離依靠篩分作用,即大于膜孔徑的顆粒被截留,小分子物質和水分子通過。納濾膜孔徑介于超濾膜和反滲透膜之間,可截留大部分鹽離子,去除有機物和部分單價離子,分離原理包含篩分作用和膜表面電荷效應,通過電荷排斥阻止帶電離子透過。
所以,海水淡化膜的原理是利用對不同物質的選擇性透過性,在外界條件驅動下,完成水與鹽及其他雜質的分離。該原理涉及材料科學、流體力學等學科。技術進步將使海水淡化膜性能提升、成本降低。
本文由藍膜水處理(http://www.6xlm.com/)原創首發,轉載請以鏈接形式標明本文地址或注明文章出處!